2017年11月18日 星期六

雜阿含-174經

雜阿含174經
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、世尊告諸比丘:「為斷無常法故,當求大師。云何是無常法?謂色是無常法,為斷彼法,當求大師。受,想,行,識,亦復如是」。....(如大師),如是種種教隨順,安,廣安,周普安,導,廣導,究竟導,說,廣說,隨順說,第二伴,真知識,同意,愍,悲,崇義,崇安慰,樂,崇觸,崇安隱,欲,精進,方便,廣方便,堪能方便,堅固,強,健,勇猛,身心勇猛,難伏攝受,常學,不放逸,修,思惟、念,覺,知,明,慧,辯,思量,梵行,如意,念處,正懃,根,力,覺,道,止,觀,念身,正憶念,一一八經,亦如上說。
---
T30, p760a
師、第一、二慧、四種善說等、亦有因緣等、施、戒、道、廣說。
1.師
1)此中大師,所謂如來。
2)紹師、即是第一弟子。如彼尊者舍利子等。
3)言襲師者:謂軌範師、若親教師、若同法者、能開悟者、令憶念者。
大師、即是立聖教者。紹師、即是傳聖教者。襲師、即是隨聖教者。開許制止一切應作不應作故,時時教授教誡轉故,當知即是能說、傳說、及隨說者。
4)驅擯造作不應作故,名能獎者。
5)慶慰造作應作事故,名勝獎者。
6)於前二事、能開示故,名至獎者。
7)隨所生起一切疑惑、皆能遣故,名能導者。
8)惡作憂悔、皆能遣故,名勝導者。
9)一切煩惱及隨煩惱、皆能遣故,名至導者。
10)於諸疑惑能斷除者:謂未顯義、能顯發故,已顯發義、令明淨故。甚深義句、以慧通達廣開示故、誓許為作軌範尊重所依止故,名第二伴。
11)隨轉伴故,名為善友。
12)宿昔同處居家樂故,名為知識。
13)父母宗親、互相繫屬,名憐愍者;
14)若非眷屬、而施恩惠,名有恩者。

2 釋弟子之行
1)言義利者:名所求事、能引義利。樂為此故,名樂義利。
2)言利益者:名為善行;樂為此故,名樂利益。
3)言安樂者:名安隱住、益身心義;樂為此故,名樂安樂。
4)依現法樂,名樂安隱。依後法樂,說名為樂相應安隱。
5)於一切事、現正隨從,故名信順。
6)若即於彼補特伽羅處所而起,故名為信。
7)開彼功德、及與威力、殊勝慧已;即於彼法處所而起,隨順理門,故名淨信。即由如是增上力故;身毛為竪,悲泣墮淚。如是等事、是淨信相。
8)聞彼功德、威力等已;於行住等諸威儀中,恒常信彼實有功德,故名信述。
9)所言欲者:若於是處、樂作樂得。
10)言精進者:發起加行、其心勇悍。
11)言策勵者:既勇悍已;於彼加行、正勤修習。
12)言剛決者:發精進已;終無懈廢,不壞不退。
13)言超越者:殷重精進。
14)言威勢者:謂過夜分、或前一更、被服鎧甲,當發精進。
15)言奮發者:如所被服、發勤精進,或更昇進、威猛勇悍、發勤精進。
16)深見彼果所有勝利,故名勇銳。
17)於勤修時,堪能忍受寒等淋瀝,故名勇悍。
18)由善了知前後差別,於其勝上差別證中、深生信順所有精進、名難制伏。
19)於少下劣差別所證進修善中,無怯劣故;名無喜足。
20)言勵心者:謂於精進所有障處、一切煩惱及隨煩惱諸魔事中、頻頻覺察,令心靜息。
21)言常恒者:謂即於此正加行中,能常修作;能不捨軛。
22)言正信者:謂於大師說正法時,於此正法、既聽聞已,獲得淨信。
23)不放逸者:謂得信已;於樂出離障礙法中,防護其心、恒常發起善法修習。
24)言瑜伽者:受持、讀誦、問論、決擇、正修加行。
25)言思惟者:隨所受持究竟法義、審諦觀察。
26)言憶念者:於所觀察一切法義、能不忘失;於久所作久所說中,能正隨念。
27)言尋思者:即依如是無倒法義、起出離等所有尋思。
28)所言智者:謂出世間加行妙慧。
29)所言解者:謂出世間正體妙慧。
30)所言慧者:謂已證得出世間慧、後時所得世間妙慧。
31)言觀察者:謂由無倒觀察作意、審諦觀察已斷未斷有餘無餘。
32)言梵行者:謂八聖支道、及與遠離非正梵行習婬欲法。
33)又言安住餘梵行者:謂三十七菩提分法、彼由三處之所攝受:謂由奢摩他故;由毘鉢舍那故;由修身念故。如其所應,彼自性故;彼品類故。此中信、念、俱通二品。
淋瀝,故名勇悍。

3釋第一
1)復次即此大師、亦稱第一;自義行故。亦稱為尊;他義行故。亦稱為勝;俱義行故。亦稱為上;映蔽一切諸外道故。亦稱無上;映蔽一切聲聞獨覺、下中乘故。
2)復有差別:言第一者:共諸世間、善圓滿故。所言尊者:共諸聲聞、善圓滿故。所言勝者:共諸獨覺、善圓滿故。所言上者:於煩惱障、得清淨故。言無上者:於所知障、得清淨故。
3)復有差別:言第一者:於欲行善、得圓滿故。所言尊者:於色行善、得圓滿故。所言勝者:無色行善、得圓滿故。所言上者:超過一切三界世間、善圓滿故。言無上者:出世間善、得圓滿故。
4)無足有情者:如蛇等。二足有情者:謂人等。四足有情者:如牛等。多足有情者:如百足等。
5)有色有情者:謂從欲界、乃至第四靜慮。無色有情者:謂從空無邊處、乃至非想非非想處。有想有情者:謂從欲界、乃至無所有處;除無想天。無想有情者:謂無想天。非有想非無想有情者:謂非想非非想處、所有生天。如是略說品類差別、顯示如來三種第一:謂由蠢動故;由依止故;由心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