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

禪林寶訓258.教學道須盡底蘊,乃可鑒深知遠也

258.教學道須盡底蘊,乃可鑒深知遠也

拙菴曰:末學膚受徒貴耳賤目,終莫能究其奧妙。故曰:山不厭高,中有重巖積翠。海不厭深,內有四溟九淵。欲究大道要在窮其高深,然後可以照燭幽微,應變不窮矣(與覲老書)


《禪林寶訓筆說》:謂末法時人不肯深究本源,所學者皆皮面上工夫耳。

東京賦云:末學膚受,貴耳賤目。膚,皮膚也。皮膚之受,言無深學也。外受淺薄,內實無有。貴耳者,喜于聽聞。賤目者,懶于看讀。謂纔聽得別人幾句澹話,便自以為得。雖有前人教誡之言,竟不過目。如此者,必不能窮究到至深至妙之地。故云:山不厭高,惟其高所容亦廣,其中有重巖積翠之幽奇也。海不厭深,惟其深所納亦厚,其間有四溟九淵之浩瀚也。四溟,即東西南北之四海也。水黑色,謂之溟。

九淵,列子云:鯤旋之潘為淵,止水不潘為淵,流水之潘為淵,濫水之潘為淵,沃水之潘為淵,氿水之潘為淵,雍水之潘為淵,汧水之潘為淵,肥水之潘為淵。是為九淵。淵者,深也,止水也。水盤旋處為淵。學者欲究明大道,必竟要窮其極高、極深,然後自能炤燭幽微,應用權變無窮之妙,自然得矣。

貴耳賤目,時人通病,其能究深知遠,陶鑄堯舜者,乃天生之間氣也。